纵有战火漫长
纵各有信仰 混乱大地上
战斗要把各样民族划开
他跟她始终从没更改立场
永远共勇敢的理想唱这歌
……
一边听郑秀文演唱歌曲
《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》
一边缅怀那段沉重的历史
要是去萨拉热窝是为了欣赏美景,难免会让人感到失望,这里的景色很普通;要是去萨拉热窝没有导游讲解,更增添了几分无聊,因为这寻常的景点背后都承载了多少或凄美或悲壮的故事,比如拉丁桥。
到达萨拉热窝,乘坐电车从车站前往老城,安顿好住宿之后,我马不停蹄地来到拉丁桥(Latin Bridge)边。
就是这座不宽大,也不精美的极不起眼的桥,却经历了多少战火,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。
听当地人说,拉丁桥所在的这个地方曾有过桥,但在1791年被洪水冲毁。1798~1799年间,奥地利为了缓解交通压力,重修了这座桥,起名拉丁桥。
1914年斐迪男大公挑6月28日,这个塞族的国耻日巡视,惹了众怒,被塞族青年刺杀,该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。
近80年后的1992年,这里又经历了围城战。一对分别来自塞族和穆族的年轻情侣,在经过各方费时费力的打典、计划之后,相约于此准备一起出逃之际,双双被击毙,倒在了一起。
这是个我听一次哭一次的故事,深深感慨:比自然灾害更残酷的,是战争。因为这不是天灾,而是人祸,本可以避免。
如今再逛这座城,还是能见到当年战火的影子,比如墙上密集的弹孔;还有地上用颜料标着的“玫瑰”P6,证明这里曾有3个以上的遇难者。
在拉丁桥北岸桥头马路对面,有一座十分简陋迷你的博物馆:萨拉热窝1878~1918博物馆(Sarajevo Museum 1878~1918),讲述了1878年到1918年奥匈帝国统治波黑时期萨拉热窝的历史。
在一望无际的白色墓碑里,我找到了那座心形的石碑和坟冢。
那首《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》
我曾单曲循环过无数遍,
但无论哪一次也不如现在
正面对他们墓碑时来得荡气回肠。